“现在工作时间固定,下班后想做啥做啥,人轻松了不少,一年也能拿到4万多元!”
(相关资料图)
从省农科院的花椰菜留种大棚里一出来,63岁的杨月华拍了拍手上的土,拿起一旁的水壶,拧开盖子,咕咚咕咚尽情畅饮起来。和记者聊起如今的工作和生活,杨月华脸上尽是满足的表情。
杨月华是海宁市许村镇杨渡村村民。以前,家里做织机生意,织机24小时不停,她也忙得停不下来。尽管钱挣得还可以,杨月华的心情却不太舒畅,“因为你这个人整个被套牢了呀,根本没多少空辰光!”
杨月华说,去年,村里建起一个“共富工坊”农业标准厂房项目,省农科院老师全程管理,正好面向村民招收田间长期工,她就去报了名。后来,和她一起在这里工作的还有20多位村民。
乡村振兴,既要给村民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也要让他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有幸福感。
近年来,许村镇杨渡村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省农科院所在地优势,升级共富工坊建设,深化村院项目合作,深挖本地光伏潜力,为村民和地方发展广开门路。
杨月华工作的这个共富工坊,建在杨渡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北面,于去年打造,总占地32.8亩。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直言,该项目也是承担国家西兰花(青花菜)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和国家自然基金等的重要试验基地之一。目前,基地种植有5个品种,每年将生产青花菜等种子500公斤。这些品种每年推广种植3万亩,将为省内外农户带来9000万元的种植收入。
作为“好友邻”,杨渡村在这个共富工坊的发展中,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方。
说起村里的具体受益,村党委书记汤森强颇为自豪。村里集体土地出租给省农科院每年可拿10万元租金;村里9户低收入农户以贷款、自筹资金等方式又实现了共富工坊的入股分红,每年可拿5000元;村里富余劳动力还可以不时来基地参与日常种植、灌溉、打理等工作,人均月增收3000元。
为扩大共富效应,杨渡村和省农科院还通过党建联建模式,开展了“共富学”“共富享”等项目,多途径推进地方发展。
立足“共富学”,升级建立“村院群”三方沟通机制,充分用好农科院人才资源,每年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采摘实践等活动达50余次,形成“村委会-农科院-村民群众”三方有效交流的良好局面。
立足“共富享”,将基地西兰花、花椰菜以及省农科院科技牧场新鲜猪肉分发农户,与723户村民共享收益。
如今,在杨渡村里,还有一个好消息在村民中不断传播。《杨渡村三千农民变股民暨“千家光伏 绿色共富”项目方案》已经出炉,将统筹推进新居民集聚点居民住房屋顶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建设。届时,家家户户的屋顶也能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安装屋顶光伏,拿稳定受益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村54户试点户已全部开启相关安装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28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