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4月23日消息:期待已久的五一小长假如约而至,不少朋友都已经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游山玩水、走亲访友,一刻也不想浪费。

不过,就在4月20日下午举行的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教授指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新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应对前一波病毒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


(相关资料图)

这让准备出行的大家多少有些顾虑:出门在外难免要扎进人堆,病毒真的彻底走了吗?我们能够安心玩耍吗?

春夏之交原本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节,新冠以及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周新教授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期人员出行、聚集活动增加,大家不必过于担忧,但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老人和小孩仍然要注意防护,在人多密闭的场所要戴好口罩、及时洗手;若出现发热症状,要首先考虑病毒感染的可能,及时前往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核酸/抗原检测,确认感染的是流感、新冠还是其他病毒,对症用药。

这些人群依然脆弱,日常防护不容放松

目前新冠疫情趋于平稳、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病毒仍然存在,且不排除新冠病毒与流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感染的风险。

周新教授强调,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仍是发生二次感染和危重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以及基础病人群,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这些“脆弱”人群易被病毒侵袭,且清除病毒的能力比较弱、病程长,容易产生并发症甚至发展成为重症肺炎,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专家建议在公共场所包括长途汽车、高铁等密闭人多的环境中仍需佩戴口罩,勤洗手,在家常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做好病毒攻防,除了有效防护,早诊早治的观念也需再次强调,“无论是新冠感染还是其他任何疾病,早一点干预、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已有不同类别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尽早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这里也要特别强调,抗新冠病毒药物不是大家可以随便使用的,一定要遵医嘱。”周新教授表示。

新冠治疗遵医嘱,有些“禁忌”要提前知道

抗新冠病毒药物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可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安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针对“免疫能力低的特殊人群”,更应谨慎。使用前需先厘清两个方面问题:

1) 患者是否有其他基础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有长期服药。

2)患者是否属于肝肾功能不全人群。

之所以要提醒基础病人群谨慎用药,先要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所发生的药效变化,可能会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还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干扰治疗,加重病情。

周新教授特别强调,老年人群很可能因为基础疾病长期服用不同药物,若选择的新冠治疗药物与这些常用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则可能产生药效减弱、原有的基础疾病无法控制甚至更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一定不能盲目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应将基础病情和用药情况和医生沟通,遵医嘱用药。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他们本就属于新冠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所以日常防护要尤为注意。很多药物主要经肝脏及肾脏代谢,肝肾功能不全时,一些药物的代谢可能会减慢,在体内更容易蓄积,可能致使药效变差,甚至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周新教授提醒,肝肾功能不全人群一旦感染新冠,需听从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抗新冠治疗药物,不可盲目使用,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推荐阅读

更多 >

最近更新

更多 >